1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長沙市天心區金盆嶺三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4歲的中西醫結合專家鄧順珍的診室里,患者絡繹不絕。一位中年男性因痛風來看診,只見他一邊挽起一節褲腿,一邊向湊過來的病友介紹:“我的痛風在幾家醫院都沒看好,鄧教授的藥讓我好了大半……我家三代人都找鄧教授看病,我爸爸看糖尿病和高血壓,我兒子看脾胃不佳。我媽就只相信她!”
鄧順珍是這附近幾大片區居民們眼中的“寶藏”專家,只要她來坐診的當天,前來看病的居民們就幾乎沒有斷過。
#01
三甲中醫院退休專家
在社區醫院坐診11年
今年74歲的鄧順珍有著一份長長的從醫履歷表:從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科畢業后,她先后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婦科、內科、急診科工作過數年,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后因醫院發展需要,調到兒科工作了十多年,在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有了很深造詣。期間,她還多次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等單位進修,全方面地提高自己的診療水平,并連續四年獲得“湖南省先進醫務工作者”稱號。
如此資歷深厚的中醫老專家,為什么會選擇在社區醫院上班?
“退休后,我還是很想發揮自己的余熱,然后經同學介紹來到了三真。剛開始我是有點壓力的,我擔心民營醫院會有營收指標,而我只想純粹地看病,盡力看好每一個病人。”
鄧順珍回憶,在知道她的顧慮后,三真創始人成扶真特意找了她聊天,要她不要有壓力。“他說,他創辦三真的初衷就是要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做一家真正腳踏實地地為基層老百姓服務的社區醫院,我當時就被打動了。雖然心底也還有點半信半疑,但我想著那就先試一年,若感覺不好再走。沒想到三真真的沒有給我任何壓力,就這樣,我一干就是11年。”
#02
被贊“用藥如神”
患者坐飛機來看病
別看金盆嶺中心只是一個小小的社區醫院,但前來看病的患者卻來自全國各地。省內經常有汨羅、醴陵等地的病人,七八個人租車過來找鄧順珍看病;省外如廣東、江西、陜西、山西等地的病人也不遠千里慕名來長求醫。
為什么如此受歡迎?從一些患者口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答案。“鄧教授用藥如神,幫我解決了大問題!”“鄧教授是好醫生,平易近人又耐心,開的藥又對癥又實在,是為我們患者著想的良心醫生!”
前年,山西太原的一位60多歲的腰腿痛病人坐飛機專程來到三真找鄧順珍看病。病人自述受腰腿痛折磨了很多年,當地很多醫院都去過,大專家掛號費幾百元一個,花了不少錢,都沒解決問題。偶然得知長沙一位親戚的腰腿痛在鄧順珍這里看好了,所以決定來試試。
鄧教授經過仔細診斷后給他開了10副中藥,其中配制了補腎的中藥。“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腰腿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病癥,老年人的脊柱容易出現生理性退化,所以腎氣虛的情況較多,適當用補腎的藥會有幫助。”
10副藥喝完,病人覺得身體有明顯好轉,又照著方子自己在當地醫院陸續撿了些藥服用。2021年上半年,這位病人又坐飛機來到長沙找到鄧順珍復診,鄧教授給他調整了藥方。1個月后,病人開心地打電話給鄧順珍報喜,說自己基本上好了,問她還要不要繼續吃藥。鄧順珍笑著勸他,“是藥三分毒,病好了就不要再吃藥了。”
“我在三真看病,不圖名、不圖利,就是想能對社會有點用。從我學醫起,我的老師就告訴我,醫者的工作就是服務患者;對待患者,不管職業高低、年老年幼、是美是丑、是富是窮,都要一視同仁,視他們的痛苦為我的痛苦,像親人一樣對待他們。我行醫近50年了,也曾帶教培養臨床醫生近千人,從沒有違背自己的醫者初心。”
除了在金盆嶺中心坐診外,每周二、周六,鄧教授也會在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書院路院區坐診和巡房
#03
治兒科疑難病、老年慢性病
手到擒來
有著50年行醫經驗的鄧順珍既是“專家”,也是“雜家”。作為內科專家,在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抑郁、失眠、頑固性頭痛、各種肝病及各種疑難雜癥上,她有著數十年的經驗積累。作為兒科專家,鄧順珍對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上也很有經驗。在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各種皮膚瘙癢癥、痤瘡等疑難雜癥上,她也同樣擅長。
2020年,長沙的萬女士(化名)帶著女兒找到鄧順珍,懇切地求醫生幫她想想辦法救救孩子。原來,因為女兒9歲就來了第一次月經,萬女士擔心孩子發育過早、長不高,便花了幾萬塊帶著她去打了生長激素,結果導致孩子血糖升高,在兩家三甲醫院都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在醫生的建議下,女兒用上了胰島素。
“聽到這么小的孩子就打胰島素,我很是震驚,要是孩子一直離不開胰島素了,就太可憐了。”鄧順珍建議她們暫停胰島素,改用中藥治療,并給孩子制定了詳細的飲食規劃。3個月后,萬女士驚喜地告訴鄧順珍——孩子不僅血糖降下來了,還長高了6厘米!此后,小女孩一直定期找鄧教授復診,目前血糖一直維持穩定。
因為管過3年的肺結核病房,鄧順珍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上也頗有經驗。
長沙理工大學的退休老師王女士(化名)是鄧順珍的“老病友”之一。以往,王女士每年都要因肺氣腫發作住院三四次,2000年起,她開始在鄧順珍處看診,服用中藥調理。經過半年調理,當年她的肺氣腫只發作了兩次。去年,服藥后全年只發作了一次。今年10月,她又找到鄧順珍復診,開心地告訴鄧教授:“多虧了您的藥,我今年還一次都沒有發作過肺氣腫!”
#04
緊跟時代步伐
每天都有飽滿的激情
鄧順珍看病仔細、認真,病人都“有口皆碑”,但她始終認為自己還掌握得太少了,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社會日新月異,作為醫生,不學習就看不好病。比如今后我在臨床上會遇到很多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我怎么能看好他們的病呢?很多病人來這里,都是沖著對我的信任來的,他們的信賴更激發我,讓我有了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對患者的責任感讓鄧順珍每天都有著“必須要抓緊時間學習”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為此,她每天學習新知識,至少看書1小時,遇到疑惑的地方,立馬跟老師和同事、同學探討,非常有激情。
心系病患,學習不輟,鄧順珍用數十年日復一日的付出,踐行著一名醫者的使命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