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最早由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發現,為了紀念他歐洲帕金森聯合會(EPDA)在1997年將他的生日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天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真真希望可以通過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了解帕金森、重視帕金森病的康復治療。
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居世界第一,每年新增超過10萬「帕友」。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為2%,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帕金森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老年人的第三大殺手。
拳王阿里、奧黛麗·赫本……這一連串蜚聲世界的名字均折戟于它的麾下,它就是“帕金森病”。
患上帕金森后會逐漸出現手抖、拖步、運動減慢、邁不開步、穿不上衣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現象,我們來看看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癥狀。
人的大腦深處有一群稱作多巴胺神經元的小家伙,它們的任務是分泌釋放多巴胺,多巴胺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在其他的神經元之間傳遞信號。
而帕金森病患者因為老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多巴胺神經元減少,多巴胺也明顯減少,導致大腦發出的命令沒法正常地傳遞,就會出現一系列與運動相關的異常情況。
正常老年人都會存在多巴胺神經元減少,多巴胺神經元數目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小。一般情況下,當丟失腦內一半以上多巴胺神經元和80%以上多巴胺,之后才會慢慢出現臨床癥狀。
主要癥狀有:
帕金森患者腦內多巴胺減少程度要遠遠高于正常衰老水平。帕金森病的發病機理很復雜,因為它不是單一的因素引起的,有很多因素參與其中。
帕金森病還不能完全治愈,需注重綜合治療,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康復治療、心理疏導等綜合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帕金森病的康復治療
對于患者而言,疾病無法治愈并且會逐漸加重,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的功能障礙。帕金森病的康復治療就是針對帕金森患者的一系列神經退行性功能障礙進行全面評定,根據患者各種功能障礙的類型、嚴重程度和原因,以便制定客觀和個體化的康復目標及計劃,進行針對性精準康復治療。
比如,感覺提示訓練,通過外界為患者提供節律性聽覺、視覺、觸覺或精神刺激,以彌補本體感覺缺陷,如節奏感強的音樂、調整患者的步態變異率,減少凍結步態。運動康復訓練,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長期生活質量、維持日常功能活動的獨立性。
物理因子治療,例如超短波、藥物離子導入、全身磁療等能改善腦血液循環,提高多巴胺的合成和多巴胺受體的敏感性,刺激突觸前間隙釋放多巴胺及抑制多巴胺分解過程。
帕金森病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處于Horhn-Yahr分期不同的時期,其表現出的功能障礙,以及康復方案都是不同的。輕中度癥狀的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專業正規的康復治療后,可由康復團隊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居家康復方案。
而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仍需要以住院康復為主,便于系統、全面、持續的康復治療,才有可能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狀況。居家康復一定的時間后,患者都需要做定期的復診和康復的再評估,以便調整康復方案。
帕金森病雖然無法治愈,但是大多數患者可以通過康復訓練及治療來延緩疾病進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增強日常活動能力,改善心理狀態,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寫在最后
每個人都有權利成為照顧自己的專家。患者不僅有獨立生活的需求,更有追求有尊嚴而快樂地生活的需求。
若只是由家屬照顧飲食起居,患者的生活能力將會越來越低,功能退化將會加速,疾病的進程也會加快,更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個人尊嚴和個人價值也無法得到體現。
因此,在疾病早期進行康復介入,對于患者長遠獨立有尊嚴地生活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