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真康復醫院骨傷科脊柱病專科頸椎手術后的快速護理康復計劃
一、術后第1天(24小時):
1、休養體位:
頸椎前路:臥床休息,床頭抬高30-40°,有利于減少切口滲血。每2小時適當變換體位,防止壓迫性褥瘡。可以仰臥、側臥,側臥位時保持枕頭與肩同高,頸椎自然平直中立位。
頸椎后路:可以仰臥、側臥。特別必須注意仰臥位時不要壓迫頸后部,頸部不墊枕頭、毛巾等。推薦側臥位,以避免頸后傷口以及內部結構因壓迫出現問題,影響手術效果。還可以避免切口引流管被壓住,導致積血在傷口內積存而出現意外情況。側臥位時應當保持枕頭與肩同高,枕頭過高或者過低都可以因為頸部扭曲引發強烈不適感甚至疼痛。對于后背駝背畸形者,以側臥位為佳。仰臥時需注意調整好頸背部墊枕的高度。每2小時適當變換體位,防止壓迫性褥瘡形成。
全麻完全蘇醒后,無論頸椎前路手術還是頸椎后路手術,只要沒有明顯疼痛,在醫生指導和幫助下,病人手術當日都可以坐起和離床行走,可以扶持學步架保持行走平穩。一般立位比臥位,更有利于減輕脊髓水腫,減少靜脈淤血,促進血液循環。
2、頸部制動:佩戴頸托限制頸部活動,避免頸椎伸屈、旋轉,包括扭頭、點頭。在翻身時注意保持頸部中立正直,但應避免頸部扭動。
3、飲食:全麻蘇醒后4-6小時可以進食水,以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為主。
4、術后止痛:頸椎前路手術切口疼痛一般比較輕微,簡單對癥處理即可,大多無需止痛泵。頸椎后路手術一部分會有明顯切口疼痛,需要特殊鎮痛處理。
5、重點觀察:生命體征、呼吸道、引流管和四肢神經功能。心電監護——觀察血壓、脈搏、心率、血氧飽和度等重要生命體征。
呼吸道——觀察有無咽痛、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情況,比較輕的可以霧化吸入、吸氧等處理即可,大多2-3天緩解。注意血腫壓迫氣道——窒息死亡,植物人。
引流管——需要觀察是否通暢,引流量多少;如果負壓吸引器因為積存了較多的陳舊積血或者氣體而幾乎完全膨起,及時處理,以免過多積血留存在傷口內造成血腫或者引發感染。必要時需要重新調整引流管。
神經功能——觀察四肢感覺運動功能,每半小時就要詢問觀察手足上下肢的感覺運動狀況,如果麻木加重,范圍擴大,特別是下肢活動力量和范圍減小,需要及時通報醫護人員處理。硬膜外血腫——四肢癱或開始為截癱,3/1000.
二、術后第2-3天(24-72小時):
1、體位與頸部制動:可以佩戴頸托側身起臥,離床活動。可以先利用學步車先練習行走,然后再逐步正常行走,但應避免頸椎伸屈、旋轉,包括扭頭、點頭。
2、飲食:以易消化的半流食為主,若無咽痛等不適,可以正常飲食。多吃含鈣高、維生素高、高蛋白的食物,促進傷口愈合。
3、引流管:一般24小時引流量小于50毫升,根據病情需要考慮是否拔除引流管。
4、心電監護:如血壓、脈搏、心率、血氧飽和度等重要生命體征平穩,術后第二天就可以撤除。
5、呼吸道:可以繼續配合霧化吸入,以減輕呼吸道癥狀。注意肺不張、肺炎;肺動脈栓塞(0.9%~14%)、低氧血癥、呼吸衰竭。
6、神經功能:繼續觀察四肢感覺運動功能,特別是拔除引流管后3-4小時。注意體會觀察四肢感覺運動功能及頭暈頭痛、心慌胸悶、惡心嘔吐等癥狀與術前的變化,并及時與醫生溝通。
7、復查頸椎正側位X線片,以觀察頸椎序列和植骨及鋼板螺釘位置情況。
三、術后第4-7天:
起身時佩戴頸托,側身起臥,四肢可以做一些輔助的功能鍛煉。
此期間可做術后頸椎CT、MRI的檢查,以便更好地了解你的病情和判斷手術效果,方便后期康復和復查。
術后4-7天時一般安排出院。皮內美容縫合的不需拆線;一般絲線縫合的,頸前路術后一周拆線,頸后路術后12天拆線,可以到門診或社區醫院拆線。
四、術后4-6周: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手術及術后恢復順利,一般計劃術后佩戴頸托一個月。術后3周就可以恢復辦公室工作。術后4-6周之內,日常生活和出門、乘車時均需要佩戴圍領,保護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及頸后路椎板成形術,術后最好早期去除頸托,有利于恢復頸椎活動度和肌肉力量。
五、術后第6周至3個月:
平時不需要佩戴圍領,根據復查情況,頸部可以逐步恢復活動。出門、乘車時需要佩戴圍領,保護頸椎,以防萬一。一般頸椎前路植骨愈合時間需要3-6個月,在植骨未完全愈合前,劇烈運動或特殊體位都有可能造成植骨和鋼板移位。
六、特殊情況:
1、頸椎前路手術以后,有時會出現短暫時期的發音嘶啞、飲水嗆咳等現象,有時還會出現一側或者兩側上肢、肩背、前胸等部位的酸痛、刺痛或者麻痛感,這多數是由于頸前軟組織或者神經根因為手術受到的牽拉和刺激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休養就會恢復正常。
2、頸椎后路椎管擴大手術:有時在手術后2-3天(個別情況術后一周)時出現一側三角肌無力,表現為上臂抬臂困難,醫學上稱為"頸5神經根麻痹",這個現象是由于原來非常狹窄的頸椎椎管擴大以后,脊髓獲得減壓的同時還移向后方,在這一過程中神經根會受到一定的牽拉。手術后2-3天,傷口內正常的水腫反應達到最高峰,有時就表現為短暫時期的神經根麻痹。多數情況3-6個月以后就恢復正常,一般不會留下后遺癥。術后2周之內——頸部可以自由活動,低頭、仰頭、左右轉頭、歪頭等動作都不受限制。但是出門、乘車時需要佩戴圍領,保護頸椎,以防萬一。
3、頸椎后路手術:術后2-6周內——患者均應避免雙手持拎重物,以免影響頸后部的組織愈合和康復。
4、頸椎后路椎管擴大術+植骨融合術:術后6周之內——平時和出門、乘車時均需要佩戴圍領,保護頸椎。術后第7周至3個月——平時不需要佩戴圍領,頸部可以自由活動,低頭、仰頭、左右轉頭、歪頭等動作都不受限制。但是出門、乘車時需要佩戴圍領,保護頸椎,以防萬一。
七、出院注意:
出院一定要與醫生充分溝通,一是出院帶藥、出院記錄、診斷和休假證明等,免得以后麻煩。二是把自己擔心的不清楚的問題搞清楚,避免回家后的困惑不安影響自己的康復。三是明確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及來院復查時間、地點。
(轉自陳剛主任好大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