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10個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每5秒就有1 人死于糖尿病。
我們,被糖尿病盯上了!
01
中國患病人數最多
超半數未確診
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10.5%,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雖然只是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數大,全球1/4的糖尿病患者都在我國,患病人數全球最多。
糖尿病加上糖尿病前期,一半中國人「血糖異常」。
調查顯示,2011~2021年,10年間我國糖尿病患者從9000萬增至1.4億。其中約7283萬患者沒有確診,也就是說,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雖然說年齡越大,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越高,但世界范圍內普遍出現了糖尿病的「年輕化」。我國 15-49歲人口的的糖尿病發病率在過去20年間增速超過了60%。
令人憂心的是,比起年紀更大的患者,40歲以下的年輕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謝能力下降更快,用藥治療率卻更低。
02
1型只能治不能防
2型可防可治
按照致病機制,糖尿病可以分為1型和2型糖尿病。我國的糖尿病類型分布與全球一致,90%都是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屬于自身免疫疾病,多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發病,因此也被叫做青少年糖尿病。通常在病毒感染后,誘發患者體內的自身免疫反應,導致胰腺不能分泌胰島素。所以,一旦發病,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且沒法預防。
而2型糖尿病,是由于遺傳、肥胖、不健康飲食、體力活動不足等因素影響下,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損傷造成的疾病,更多與后天包括飲食和生活習慣相關。超過一半的2型糖尿病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有效預防!
但是過半數的2型糖尿病在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癥狀,所以,糖尿病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防治效率。
03
身體出現這六種表現
提示你離糖尿病不遠了
其實糖尿病從來都不是突然到來了,它早就給我們很多暗示,只是都被我們忽略了。
糖尿病一開始的癥狀并不會很明顯,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更加重要的是意識到糖尿病前期的隱匿性。
糖尿病前期是一種潛伏狀態,此時血糖水平雖然高于正常范圍,但還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7.8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11.1mmol/L)。
在這個階段,合理干預之后完全有可能讓血糖恢復正常,但不做好措施很可能發展成為全面的糖尿病。
如果已經出現常常口渴、頻繁排尿、食量增大、容易疲勞、莫名感到焦躁易怒,還出現了難以解釋的體重下降,可能就需要考慮自己是不是有糖尿病的風險,要盡快就醫檢查。
04
來看這份評分表
測測您的糖尿病風險
2020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成年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類: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平時缺乏體力活動者;
3.有巨大兒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4.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史的女性;
5.有黑棘皮病者;
6.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7.長期服用某些特殊藥物史(如激素、抗精神病藥物或抗抑郁癥藥物);
8.由年齡、血壓、體重指數、腰圍、性別、收縮壓、糖尿病家族史因素綜合而成的“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表”評分總分≥25分的患者。
具有上述危險因素的人群應更加關注自身健康,定期進行體檢和血糖監測,以便早期發現和干預糖尿病。同時,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增加體力活動、調整飲食結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05
35歲開始建議定期篩查
雖然,《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中高危人群的年齡底限還是40歲,但美國糖尿病協會鑒于糖尿病持續「年輕化」的趨勢,在2022版的診療標準中將建議開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篩查的年齡從45歲提前至35歲。
考慮到我國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以及人種差異,如果沒有癥狀,也不屬于高危人群,就是想多關注身體健康的指標,能及早發現異常,那從 35歲開始定期檢查血糖相關指標也沒壞處。
三真糖尿病康復科提醒,高危人群篩查結果正常的,建議每3年篩查一次。篩查結果為糖尿病前期者,建議每年篩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