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12月8日訊 馬拉松運動是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但伴隨著這項運動的普及,受各種運動疼痛困擾的跑友也越來越多。長沙53歲的馬拉松愛好者張先生就長期飽受足底疼痛的困擾,多次求醫問藥才得以改善。近日,為了給同樣在忍受足底疼痛困擾的跑友一些參考,他將自己的康復經歷分享到網上,引來了不少跑友的關注和點贊。張先生是如何擺脫跑步傷痛,重享運動帶來的樂趣的?
圖片來自網絡。
01
今年53歲的張先生是一位馬拉松重度愛好者,幾乎每天都要至少跑1個小時,且熱衷于參加各種馬拉松賽事。但2023年下半年以來,足底日漸劇烈的疼痛嚴重打亂了他的跑步節奏,也讓他的生活一度陷入困擾。
根據常見的癥狀判斷,張先生覺得自己是患上了足底筋膜炎。“一開始,我求助于普通醫生,醫生給我開了些口服止痛藥和消炎鎮痛膏藥,晚上貼了白天能跑。”貼上膏藥后,確實能讓他勉強繼續堅持跑步,但藥效一過,那鉆心的疼痛依舊沒有改善。如此兩個月后,張先生發現自己雖然能跑了,但跑步效果差,跑步能力完全沒有得到提升。
為了把病治好,他到懷化一家醫院就醫,被診斷為骨刺(也被稱為骨痹、骨質增生),并開具了相關藥物。在服藥一個療程后,張先生驚喜地發現自己竟可以跑馬拉松了!然而,好景不長,一段時間后,張先生足底又出現了麻、脹、緊的感覺,有復發的跡象。之后,張先生又換了一家醫院,接受了矯正、物理治療,也一度停下跑步靜養,但足痛依舊“陰魂不散”。
“但我沒有放棄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11月初,經他人推薦,張先生來到仰天湖三真社區衛生服務站就醫。“這里的醫生說是我的比目魚肌肉激痛點引起的,治好激痛點,足底的癥狀就會好。”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張先生接受了治療,醫生為其制定了穴位針刺結合中頻脈沖電治療的治療方案。
初次治療后的反饋。
“真的很神奇,小腿肌肉放松了,足底不脹、不緊、不痛了,只是還有點麻。”第一次治療后,張先生第二天就輕松跑了10公里,第三天又跑了15公里。“感覺良好,下午繼續去做針灸、理療,我相信能根治。”此后經過數次治療,張先生的疼痛癥狀得到進一步改善,目前正在積極備戰下一場馬拉松比賽。
后期反饋。
02
“在張先生所經歷的踝足部疼痛案例中,初期常被誤認為是足底筋膜炎的跡象。在患者描述癥狀時,足底筋膜炎的觀念往往被其無意中引入,若缺乏細致的鑒別診斷時,可能會導致治療方向的偏差。”
圖片來自網絡。
仰天湖三真社區衛生服務站中西醫結合主治醫師于娜解釋,足底筋膜炎主要是由于足底筋膜的過度使用或損傷導致的無菌性炎癥。其主要癥狀是足跟前內側的劇烈疼痛,特別是在早晨起床后的最初幾步行走時,以及長時間的步行、跑步或站立后,疼痛感尤為明顯。通過適當的消炎治療方案,疼痛通常會有所緩解甚至消失。張先生的早期描述確實很像足底筋膜炎,但是在常規的消炎治療方案中,他的病情反復,顯然還沒有對上癥。
在第二階段治療經歷中,圍繞的話題是“骨刺”,同樣還是沒能徹底緩解張先生的癥狀。那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說到激痛點了。
激痛點是指骨骼肌內可觸及的緊繃肌帶所含的局部高度敏感的壓痛點。激痛點是很小的,屬于局部的肌肉痙攣或者攣縮,引發的原因主要是過度負重、直接的受傷、反復持久的肌肉收縮。這種痙攣通常不會影響整塊肌肉的功能,但會妨礙肌腹中的部分肌肉纖維的正常運作。你觸摸時能感覺到你肌肉上的硬塊、結節,或者局部緊張。它不僅僅可以引起疼痛,也可以引起麻木、局部怕冷、少汗或多汗、胸悶、失眠、便秘、小便淋漓不盡等癥狀。臨床上只要解除肌肉緊張攣縮的關鍵點,就可以恢復這塊肌肉的功能以及由它產生的異常癥狀了。
“治療疾病的第一步和關鍵所在是要找準病因,對癥治療。除此之外,患者配合也非常重要。”于娜表示,通常在治療期間,患者應盡量避免引起足跟疼痛的運動,待足跟痛完全好轉后方可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養病如虎,建議各位跑友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訓練和比賽,出現運動疼痛一定要及時干預治療,不要久拖。遠離運動帶來的疼痛才能更好地享受運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