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今年的宣傳主題是
“體醫融合,戰勝卒中”
旨在提高公眾對卒中
早期識別的意識與技能
了解卒中的預防、急救和康復知識
提高公眾對卒中急救、治療的認識
倡導科學運動和健康生活方式
幫助大家樹立“運動是良醫”的健康理念
打哈欠可能是中風前兆
老是打哈欠,可能是中風前兆?
在央視《夕陽紅》節目中,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腦血管病區外科主任醫師劉方軍介紹了患者張先生的案例,張先生平時總是哈欠連連,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左側肢體乏力,在這種狀況下持續了8小時后入院,經檢查,顯示為左側肢體無法靈活運動,醫生診斷為腦卒中。
醫生指出連續打哈欠,雖然存在睡眠時間不足、作息不規律等誘因,但排除以上因素仍有頻繁打哈欠的現象,或者同時出現頭暈、頭痛等現象,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排除腦中風。
醫生表示,判斷打哈欠是否為中風有兩個因素:
● 頻繁打哈欠。
● 有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或同時伴有腦血管疾病的信號。
中風為何與打哈欠相關?
哈欠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現象,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疲勞、睡眠不足、過度用腦等。在大多數情況下,哈欠是一個正常的生理反應,不應引起過度恐慌。
醫生介紹,大腦中的主要血管是由粗變細慢慢供應整個腦部,這些血管占全身血流量的20%。“隨著年齡增大,這些血管會變細,血管壁增厚,管腔越來越窄,這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供血實際上是供氧。”
打哈欠對人體有兩個好處:
● 呼吸后,體內的氧氣交換得更多,血液里含氧量會更高。
● 深呼吸時胸腔壓力降低,此時顱內壓也跟著降低,這樣血流量就多了。
但也要警惕,如果大腦長期缺氧,會通過不斷打哈欠增加氧氣。此時如果氧氣還不夠,這就是中風的前兆。
如果哈欠伴隨其他中風癥狀,如突發的言語不清、肢體無力、面部歪斜或平衡障礙,這可能是中風的癥狀。在這種情況下,應立即就醫,因為及時的醫療干預對于中風患者的恢復至關重要。
中風前可能的征兆
患者在中風發作前,其實并非毫無預兆,準確地了解這些征兆可以幫助患者以及家屬及時地控制病情,預防中風的發作。
中風的征兆有很多種,最為人們所知的應該是嗜睡、頭暈、眼前發黑等,這些都是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最直接的身體表現。除了這些直接的征兆外,還有很多非典型的癥狀,這些癥狀比較隱匿,有的即使發現,也未必會與中風相聯系。
哈欠不斷
據臨床報告,中風病人有80%在發病前5~10天會出現哈欠不斷的現象。通常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況下打哈欠是正常的,但如果睡眠充足時仍然哈欠連天,那么最好及早檢查是否可能是腦缺血引起。
肢體麻木
中風發作前,有些患者會出現肢體麻木的現象,可見于手指、手臂、腿部、臉部等,比較多見一側的上下肢麻木。
有些患者肢體麻木會表現為行動遲緩,如突然手指發麻伴有合不攏的情況,雙腿或單腿不靈活、軟弱無力,即使在平地也會摔跤等。這些不明原因的變化,均要引起重視。
眼前突然發黑
突然出現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后即可恢復,有的人還會伴有惡心、嘔吐、頭暈、意識障礙等等。
舌頭僵硬
有些患者在中風前會表現為舌頭的癥狀,如舌頭的僵硬,從而導致吞咽困難、易流口水、說話不清等,有些還會出現嗆咳,即在喝水或進食時出現嗆咳。當出現以上癥狀時,請及早就醫治療,不僅僅是為了預防中風,更是為了防止食物誤入氣管等情況的出現。
說話不清
此處的說話不清與舌頭僵硬所致的說話不清不是一個概念。舌頭僵硬會導致說話不清晰,但此處的說話不清指的是患者可能說話沒有障礙,甚至可以正常交流,但是“一直在說,一直說不到正題”,即患者對話語的理解會出現偏差。當家屬出現此類情況,千萬要檢查是否可能是中風先兆。
這些小中風癥狀,一般持續10~20分鐘就恢復正常,可反復多次發作。雖然會自行恢復,但小中風就像大地震前的預警,常常預示著大中風的來臨。
除以上癥狀以外,有些患者還會表現為情志的改變,如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急躁,或出現短暫智力衰退,這些表現均與腦缺血有關。
突發中風后如何急救?
中風發病4.5小時之內是治療的最佳時間,發病到有效治療間隔的時間越長,治療效果越差,致殘率和死亡率越高。
若發現懷疑可能中風患者,盡快送患者到有腦血管病綠色通道的醫院診治很關鍵。
預防中風的3個要點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保持情緒平穩,合理膳食,適量運動,避免過度勞累
● 積極治療疾病
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老年人便秘、高脂血癥、肥胖等危險因素,要積極治療。
● 定期體檢
檢查血壓:高血壓通常沒有癥狀,但它是導致突然中風的最大因素之一。
檢查血脂:血膽固醇升高和血脂異常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檢查血糖:血糖升高(糖尿病)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改善中風后遺癥康復治療宜及早
中風的可怕之處還在于,即便患者經治療能免除性命之虞,卻還可能留下后遺癥。
一般來講,大部分的中風患者都會留下偏癱的后遺癥,且不同程度伴有語言障礙、認知障礙、吞咽障礙,感覺障礙以及血管性癡呆等,這些都是中風后可能面臨的亟待康復的問題。
有數據顯示,臨床上至少95%的中風患者會留下較為明顯的后遺癥;8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半身不遂;嚴重的還可能喪失肢體功能、神智不清,甚至是大小便失禁,無法飲食;更嚴重的還可能淪為植物人。中風后外觀上看不出跡象的病人極少,除非其腦部病變輕微,僅影響到肢體活動的靈活度。
中風后的康復治療是指在腦卒中發病后,通過一系列的治療手段,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目前,多數康復學者一致認為,只要腦卒中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病情有所緩解,神經癥狀不再加重,即可開始進行早期康復。
腦中風的早期康復治療不僅能夠改善病人的功能狀態,還可以提高生活質量,預防再次中風的發生。通過合理的康復治療和健康管理,病人可以逐步恢復獨立生活能力,重返正常生活。
本文內容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健康時報、京醫通、廣東中醫藥,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公益科普,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