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8月2日訊 對于普通大病患者家庭來說,異地求醫,壓力不僅來自病痛本身,照護壓力、經濟壓力、心理壓力也會隨著治療周期的拉長與日俱增。及早介入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康復治療效果,縮短住院周期,節省經濟成本,減輕患者家庭負擔。
腦出血被緊急送至長沙就醫后,歷時1個月的救治和康復,近日,68歲的許奶奶在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東風路院區辦理了出院,一家人開開心心返回了岳陽市湘陰縣老家。家屬長長地松了口氣:“她之前癱在床上不能動,話也講不明白,我們都在愁帶她回老家后怎么辦,沒想到康復這么有用,她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照顧起來就輕松多了,謝謝三真康復醫院!”
01
回想起老伴因腦出血突然昏迷倒地,送醫后又被急轉至長沙搶救的經歷,許奶奶的老伴郭爺爺還心有余悸,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數十載,差一點就天人永隔。在醫院救治了半個月后,許奶奶終于脫離生命危險,生命體征恢復平穩。
本以為保住命后就可以回老家了,但術后許奶奶還是只能躺在病床上,一側身體完全不能動彈,話也說不利索,且留置尿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這讓郭爺爺和兒子非常焦急:“這可怎么回老家湘陰?”
醫生建議他們及早為患者安排康復,效果會更好。“康復”對于兩父子而言,是完全陌生的詞語,“康復是要做些什么?和在大醫院里住院有區別嗎?”雖然將信將疑,但兩人還是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并在幾經打聽后,把徐奶奶轉到了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東風路院區進行康復治療。
入院后,三真醫護康團隊對許奶奶進行了相關檢查及精準評估,診斷其為腦出血恢復期,功能上存在右側肢體活動障礙,表現為右上肢不能上抬,右下肢無法平移,自主翻身及坐、站位均不能。此外,許奶奶還存在認知功能減退、言語障礙,表現為反應遲鈍,偶爾能簡短回答問題,但常答非所問。
以盡快恢復日常生活能力為目標,團隊為患者制定了個性化康復方案,根據許奶奶的病情,給予改善腦循環、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再聯合運用中西醫康復治療方法雙管齊下。通過促通訓練、坐站轉移、床椅轉移等運動療法,神經肌肉電刺激等物理因子療法,以及針灸、推拿等中醫康復療法,改善其肢體功能障礙。其間,許奶奶意識狀態不佳,加之個性原本內向不愛說話,對言語康復進展影響較大,醫護康團隊在耐心治療的同時,也引導家屬每天多和她溝通,促進她開口說話。
經過16天的康復治療,許奶奶得以拔除了導尿管,混合型失語情況也明顯減輕,能簡短地進行日常生活交流,之前完全不能抬的右手已經可以舉起,手指也變靈活了。最大的收獲是,許奶奶不僅已經可以自己翻身、獨坐,還可以在家人的攙扶下短距離行走了,這讓父子倆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她之前癱在床上不能動,話也講不明白,我們都在愁帶她回老家后怎么辦,沒想到康復這么有用,她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照顧起來就輕松多了,謝謝三真康復醫院!”
02
腦卒中,即俗稱的中風,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和經濟負擔高的“五高”特點。無論是哪一種腦卒中,都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嚴重損害,即使搶救成功,也會留下后遺癥,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進食困難、認知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
(圖片來自網絡,僅作公益科普宣傳,如侵刪)
但對于中風出現后遺癥后,該如何科學應對?
“臨床上,我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康復患者。有的是回家休養后嚴重影響生活了,才到醫院來尋求幫助;有些癥狀較輕的患者,選擇自己在家鍛煉,結果出現了關節疼痛、肩手綜合征;還有家屬照顧不過來了,才把患者送回醫院進行康復的。作為醫生,遇到這樣的患者總是不無惋惜。”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東風路院區副主任醫師何莎不無遺憾地說,“如果抓住康復黃金期,早介入康復治療,患者功能可以恢復的更好、更快,對家庭來說,治療周期縮短,患者自理能力更好,負擔其實也更輕。”
“隨著國家對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視,廣泛宣傳,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和中風患者、家屬意識到早期康復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像許奶奶這樣的中風患者在‘黃金期’得到了及時的康復干預,功能得以盡可能地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家庭負擔也得以減輕。”何莎解釋,中風康復“黃金期”一般指自腦梗塞或腦出血發病后3個月以內,其中,1-2周為急性期(極重要),1月以內為早期康復(非常重要),3個月為恢復期(很重要)。在3個月內,越早開展康復治療,患者功能恢復得越好。
“當然,并不是說過了3個月再進行康復治療就沒有效果了。一般來講,中風1年以內均屬于恢復期,在此期間進行康復干預都能收獲一定程度的效果,仍有很大的康復價值,只是恢復速度會不及‘黃金期’內快。”何莎補充說明到,“無論何時,堅持康復訓練就會有價值,生活就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