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手術是骨科臨床常見術式之一,也是治療頸椎病、頸椎外傷、頸椎感染、頸椎腫瘤的最有效措施,可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進而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健康。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那對于頸椎術后康復,你們知道多少呢?
一、術后康復訓練
術后康復重在一點“循序漸進,逐步增加”。不論何種康復訓練,即使再普通簡單的動作,因為手術病人的個體差異,適配度都是不一樣的。不要輕信和模仿網絡上形形色色的繁雜信息,康復訓練的“最終解釋權”還是在您的”主刀教授,床位醫生“手上。
第一階段(術后24h內)
握力器的鍛煉、對指鍛煉、扣紐扣鍛煉,鍛煉手部的握力及手指精細動作。每日3~5次,每次10~20回,之后逐步增加。
第二階段(術后1-3天)
肘關節運動、仰臥肩關節水平內收、仰臥肩關節屈伸、肩部拉伸訓練,鍛煉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肩胛肌等,預防上臂肌肉萎縮。每日3次,每次10~ 20回,之后逐步增加。
第三階段(術后1周后)
仰臥肩關節向上環繞、彈力帶直臂外擴、肩關節環繞、肩橋運動、俯臥對角伸展,重點鍛煉頸肩部肌肉、斜方肌、肩關節,預防肌肉萎縮。此時,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有氧運動、頸部理療等康復方法。但千萬不要過度活動,否則會對恢復造成不良影響。
第四階段(術后3個月)
四向點頭、雙向轉頭、頸部側拉伸、頸部斜角肌拉伸,鍛煉頸肩部肌肉,預防頸部僵硬。但動作幅度不宜大,循序漸進,以患者本人主觀感受為準,如若活動過程中或者活動后出現明顯不適,及時停止并就醫。
二、頸托(護具)佩戴
目的:
頸托可限制頸部過度活動,利于組織水腫的消退及損傷的恢復,增加頸部的支撐作用,減少副損傷,保護手術部位,避免頸椎伸屈、旋轉,包括扭頭、點頭。同時頸托可以緩解肌肉的痙攣、擴大椎間隙,使得氣血流通,從而減輕壓迫刺激癥狀。
方法:
根據頸部粗細選擇合適的頸托,首先將頸托的后片放到患者的頸后,使其居于正中央,然后將患者的下顎置于頸托前片的凹槽內,再將頸托前片壓住后片,最后調整頸托固定貼。
注意事項:
① 頸托位置正確,并緊密固定,既不影響呼吸,又可確保在移動或轉動時頸部得到充分的支撐和保護。
② 可視情況頸托內墊小毛巾保護皮膚,如頸部皮膚出現紅腫、疼痛、感染或其他異常,及時向醫療專業人員報告并得到及時處理。
③ 起床活動時先佩戴好頸托,臥床休息時可取下,頸托常規佩戴3個月左右,期間需根據復查結果調整頸托佩戴時間。
三、術后下床活動
時間:
頸椎術后無不適癥狀即可搖高床頭30°,常規遵醫囑可進行下床活動,一般建議引流管拔除后下床活動!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