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6月4日訊 “我今天好一些了,你們不要太擔心?!笔种冈谄聊簧陷p點,近日,袁建樹(化名)通過微信回復了自己的老伴,接著繼續刷視頻。
雖然身上還插著各種導管,但如今每天一有時間就玩手機的他,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個多次生命垂危、幾度收到病危通知書的危重癥患者。在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書院路院區醫護團隊盡心盡力地救治、家屬的不離不棄以及患者的強烈求生欲下,袁先生奇跡般地從死亡線上走了回來。
在加護病房里刷手機視頻的袁先生。
01
在今年3月初轉入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書院路院區加護病房前,66歲的袁先生已經因呼吸衰竭先后在兩家三甲醫院進行救治,但經過兩個月的治療病情仍無緩解,最終家屬被告知病情危重,建議“放棄治療”。
面對艱難的抉擇,家屬不忍放棄,猶豫再三,和院方進行了多次溝通后,選擇了將袁先生轉入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期望三真的醫護團隊能繼續積極治療,“實在沒有辦法了我們就徹底放棄希望,選擇臨終關懷,讓他走好最后一程。”
入院時,袁先生形體消瘦,全身插滿各種導管,呼吸衰竭需要依靠呼吸機通氣,且意識陷入昏迷,呈植物人狀態,隨時可能出現窒息、呼吸心搏驟停等病情變化危及生命。為了盡力達成家屬的期望,由長沙三真康復醫院總院長、主任醫師胡興牽頭,醫院組織了多學科團隊進行危重病例會診和討論,共同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重點圍繞患者肺部感染、重要器官的保護、營養支持、昏迷促醒等方面開展治療和床旁康復干預。
治療期間,袁先生三度出現生命垂危,家屬也三度簽下病危通知單,但在醫護人員的奮力搶救后,袁先生都幸運地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經過醫護團隊兩個多月的努力,袁先生清醒過來,病情逐漸穩定,雖然還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不能發聲說話,但目前可以利用站立床站立,在病床上玩手機,和家人進行視頻,生存質量得到極大改善。
從反復絕望到看到希望,家屬也欣慰不已,對醫護團隊充滿感激?!案兄x三真康復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將老頭從死神手中救回,他的病情有多嚴重,我們心里都有數,即使不能康復回家,每天來醫院看看他、跟他聊聊天都是一種幸福,他是我們家里的精神支柱,有他在生活就更加有意義?!?/p>
02
重癥病人該救治還是放棄?面對危重癥病人,選擇堅持還是放棄,這個關乎生死的選擇題,無論是對醫生和家屬而言,都是一場兩難的抉擇。在親人處于生命的最后階段時,是“生命不息,搶救不止”,盡可能地搶救和延長親人的生命,還是背負起巨大的心理愧疚選擇放棄?
治還是不治?是一道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題,任何一種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錯。
“我們每年都會接收一部分像袁先生這樣,經治被確認病情不可治愈、建議‘放棄治療’的危重癥患者,這部分患者通常全身插管,意識昏迷,病人自己無法作出抉擇,選擇權完全在于患者家屬,這對家人來言,這個過程非常的殘酷和痛苦?!?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22, 50, 229);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長沙三真康復醫院總院長、主任醫師胡興說,“作為醫生,我們只能從專業角度,結合患者的家庭情況,和家屬坦誠溝通,分析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和風險,給出自認為還算合理的建議,和家屬共同承擔這份生死抉擇的沉重負擔?!?/strong>
胡興院長也特別提醒,并不是所有危重癥患者都能如袁先生一樣的幸運,“像袁先生這樣經過積極的康復治療,能緩解痛苦、生存質量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的危重癥患者畢竟是極少數。有時候,姑息治療或者安寧療護也不失為另一種選擇,通過癥狀控制、舒適照護、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等手段,控制患者痛苦和不適癥狀,提高他的生命質量,幫助他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
本文轉載自紅網,附原文鏈接:
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646840/96/13970850.html
專家介紹
胡興
主任醫師、院長
省十佳康復醫師
醫學世家,大學畢業后從事醫療、教學及醫院管理工作近30年,先后多次在湘雅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等地進修急診及內科。
先后兼任中國非公立醫院協會全科專業委員會常委、腫瘤整形外科委員,湖南省醫學會第三屆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理事、社區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工傷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沙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長沙市醫學會第三屆物理醫學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沙市中醫骨傷聯盟理事等學術職務。
熟練掌握各年齡段各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與老年病、神經疾病等的康復,尤其擅長于危、急、重病人的院前救護及重癥康復、糖尿病足、壓瘡與難愈性傷口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