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2月23日訊 生命在于運動,但運動也會帶來“傷害”。對于熱愛運動的人來說,沒有什么比運動損傷后卻遲遲不能徹底康復更讓人沮喪的事了。長沙的“迪爺”萬女士(化名)就是其中之一,跟腱斷裂修復術后兩個月過去了,她仍只能依靠輪椅出行,這讓酷愛運動的她苦惱不已。
所幸的是,她來到了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梅溪湖院區,經過兩個多月的專業運動康復治療回歸了正常生活,對康復效果特別滿意的她特意定制了一面印有“666,有你就是我的福氣”的錦旗送到醫院。這期間發生了什么讓她得以快速康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迪爺”的康復歷程。
01
今年30歲的萬女士是一名羽毛球運動愛好者,性格豪爽的她喜歡以“迪爺”自稱,在球場上也是更偏愛積極進攻,非常享受運動帶來的酣暢淋漓的快感。但這樣酷愛羽毛球的她,卻在打球時不慎扭傷左踝關節,在醫院檢查后,她被診斷為左跟腱斷裂,當即接受了左跟腱斷裂修復術治療。
為了避免二次損傷,術后她一直盡量靜養,但兩個月過去了,她發現自己的左腳關節卻仍是腫的,左腳不能落地,腳背活動也越來越受限。她意識到,單靠靜養可能很難在短期內康復。為了早日回到心心念念的球場,萬女士來到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梅溪湖院區接受專業運動康復治療。
02
“治療師,我還能再打羽毛球嗎?”在進行運動功能評估時,萬女士忍不住擔憂地向康復治療師求助。在左跟腱斷裂修復術后,因為靜養不當,也不清楚應該如何正確進行居家康復訓練,以至于兩個月時間過去了,她的左踝關節仍是腫的,手術傷口仍有部分未愈合,左踝關節背伸、旋轉活動受限,只能依賴輪椅和拐杖出行。
“放心,只要康復得當,你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走路,回球場是遲早的事!”經過醫院康復科和中醫康復科聯合精準評估后,康復團隊為其制定了以“兩周改輪椅助行至拄拐步行、四周脫拐步行”為短期康復目標,兩個月實現日常通勤無障礙為長期目標的詳細的康復治療方案,這讓萬女士吃了定心丸。
第一階段,針對萬女士的左踝關節運動障礙,康復團隊通過關節粘連傳統松解術、各類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等運動療法和中醫康復手段,幫助萬女士松解左踝關節及肌肉組織粘連,改善活動范圍及緩解疼痛。1個月后,萬女士實現了脫拐步行,日常平路步行無障礙。
第二階段,康復團隊將重點調整為改善步行左右對稱,強化左踝各肌群力量。在經過又一個月的康復治療和訓練后,萬女士已經可以健步行走,上下班無礙。為了能進一步恢復跑跳的運動功能,萬女士選擇了繼續運動康復治療一段時間,臨出院前,已恢復至可雙腳連續跳。
對康復治療效果非常滿意的萬女士特意定制了一片印有“666,有你就是我的福氣”的錦旗送到康復治療師手中:“多虧了你們的積極鼓勵和支持我才能順利康復,遇見你們是我的福氣!”
03
跟腱斷裂在日常生活中較少發生,但在跑跳類運動中卻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尤其是羽毛球運動,更是被稱之為“跟腱殺手”。跟腱斷裂后最常用的治療手段是手術,但手術只是開始,抓住黃金康復期進行康復才是“重頭戲”。
一些跟腱斷裂修復術后的患者面對突如其來的運動損傷,一方面因疼痛和擔心二次損傷謹慎地不敢動,一方面因不清楚正確的康復方法不敢隨意動,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關節活動受限、肌力減退等運動功能障礙。所以,建議患者在術后要盡可能進行正規、系統的康復,以最大限度促進術后足踝功能的恢復,減輕疼痛,預防再發。
那如何進行術后康復?什么時候可以進行康復?多久能康復?
術后康復最早可以從術后第一天即開始。在專業的指導下,患者術后1到3周就可以開始進行手術側踝關節的主動掌屈及背屈,可以有效降低粘連和踝關節活動度受限的風險;術后4-8周,長腿支具將被換成短支具,患者可以開始讓膝關節自由活動,并可以適當增加踝關節背伸和跖屈的活動度;術后9-16周,可以通過靜態或者動態加強腿部力量,以強化下肢功能和整個下肢的控制能力。一般情況下,在專業的康復計劃指導下,術后3個月可以恢復正常的行走活動。
當然,恢復正常行走并不等于可以開始馬上開始劇烈的運動,建議患者在術后10個月左右再開始進行循序漸進的跑跳活動,以免跟腱再次斷裂。
本文轉載自紅網,附原文鏈接:
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6/67/13555136.html
專家介紹
彭松波
三真康復治療總監
首席康復治療師
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碩士,湖南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先后在省人民醫院(原湖南省馬王堆醫院)、香港紅十字會康復假肢中心、康復專科醫院從事臨床與康復治療30多年。
先后在湖南省馬王堆醫院任湖南省腦血管病康復治療中心副主任,香港紅十字會德陽康復假肢中心項目助理現學術兼職: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委會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物理治療專委會常委;中華運動康復教育學院常委;湖南省腦卒中聯盟專家組成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理事、康復評定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湖南省殘疾人康復協會物理治療專委會主委、社區康復專委會副主委。
主攻神經損傷和骨科術后的康復評定和物理治療;擅長于腦卒中、顱腦外傷、腦腫瘤、脊髓損傷、 帕金森病、骨折及關節置換術后等大病后的功能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