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必須嚴密觀察病人,特別需注意病人的呼吸道是否通暢,有無心、肺功能異常,休克和出血過多情況,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量的多少和引流物的性質,有無繼續活動性出血,必要時行局部沙袋加壓或根據情況選擇止血措施。術后病人尚未清醒前,應在兩腿之間放置一較寬的枕頭,以保持手術側的下肢處于外展位,運送過程中,須特別注意下肢的位置情況,以防止脫位,在床上將下肢外展15°~20°放置,抬高小腿,可應用皮膚牽引或脛骨結節牽引,以維持外展中立位,維持2~3周,必要時再延長時間。病人清醒后即可開始進行兩髖關節、下肢的主動和被動的操練。所有術后病人,術后最初2周內,髖關節不宜屈曲超過45°,術后6周內手術側肢體不宜內收與對側肢體交叉,同樣應避免低凳子坐位。一般2~3周即可起床,扶拐行走。出院時,大多數病人能依靠扶杖下地獨立行走,輕度或無疼痛,但應告誡病人繼續進行屈髖鍛煉,術后6周時,髖關節可屈曲達到90°。當側臥位時,兩膝間放置兩個枕頭,不允許向手術側肢體側臥位,一般不要側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