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11月27日訊 癌痛是癌癥患者及家屬面臨的一大困擾,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身體和心理負擔。試想一下,每天大量口服藥物仍不能有效控制疼痛甚至導致夜不能寐,是多么讓人絕望的事情。有患者如此形容這種疼痛,“像被千刀萬剮”。有沒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提升生活質量?
01
李女士今年66歲,是膽管癌患者,在經歷了手術切除、化療、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后,病情還算穩定。但兩個月前,她開始出現右上腹疼痛,痛不規律,時長時短,后來疼痛日漸加重,時間越來越長,疼痛范圍越來越大。因劇烈疼痛她每晚都難以入睡,好不容易剛睡著,就被疼醒。
為緩解疼痛,她到醫院就診,醫生為她開具了鎮痛藥物。但藥物的作用并不明顯,疼痛依舊愈演愈烈,“持續的疼痛無時無刻不在折磨我,我無法入睡,也吃不下東西。”因食不下咽,李女士體重迅速下降。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將她帶到了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梅溪湖院區尋求鎮痛治療。
02
面對痛苦無助的患者和眼中滿含期待的家屬,三真醫院醫生詳細地和患者家屬介紹了多種癌痛止痛方法及各種方法的優缺點,最終,患者和家屬決定嘗試鞘內嗎啡泵輸注系統置入術。
首日,醫護團隊先為李女士進行了嗎啡測試,在局部麻醉下行腰椎穿刺術,將0.3mg/ml嗎啡注入蛛網膜下腔。術后僅半小時,李女士自述疼痛就開始得到了極大減輕,當天晚上即睡了一個整覺。家屬也開心不已:“看著她受折磨2個月了,連睡覺都在痛,我們只能干著急。謝謝醫生讓她終于睡上了安穩覺!”
嗎啡測試后第三天,由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唐元輝主刀,成功為李女士實施了鞘內嗎啡泵植入術。其后又經過數日的劑量調整,李女士的疼痛感已經基本消失,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臉上更是多了幾分笑顏。
鞘內嗎啡泵植入術為微創手術,術后創傷小。
03
癌痛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每天都在影響無數患者的生活。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50%以上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有中度至重度疼痛,30%的患者有難以耐受的疼痛。
癌痛不同于一般的疼痛,頑固性、長期的、延綿不絕的劇烈癌痛,不僅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還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導致抗癌效果不理想。但常規的鎮痛藥物對于控制癌痛效果差,使用嗎啡之類的藥物才能見效。可是隨著病情的進展,藥物的用量需要持續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用藥引起的副作用。有沒有比口服及靜脈給藥治療更好的方法緩解疼痛?有,那就是鞘內鎮痛泵植入術。
(圖片來自網絡)
鞘內鎮痛泵植入術是通過微創手術,將一個可儲存嗎啡等鎮痛藥液的微量泵放置在皮下,并通過埋藏在皮下的導管將藥液持續不斷地輸注到蛛網膜下腔,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發揮鎮痛作用。
(圖片來自網絡)
鞘內鎮痛泵的用藥量僅為靜脈用藥的1/100,口服藥量的1/300,相比較其他的鎮痛方式,其提高了鎮痛效果,大大降低了藥量,減少了藥物不良反應,同時一次加藥維持數月,方便長期控制疼痛,患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疼痛程度自主調節用藥劑量,體現了精準化醫療,舒適化醫療的理念,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治療頑固性疼痛的領先技術。
長沙三真康復醫院開展全植入式嗎啡泵體內置入術及簡易嗎啡泵體內置入術已有多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及手術經驗,目前已有不少患者受益于該技術,重拾生活的信心。
“目前,鎮痛治療手段已經趨于成熟,治療有效率也很高,但問題在于,不少患者和家屬對于癌痛不重視,導致仍有不少中晚期癌癥患者在承受著劇烈疼痛的折磨。”唐元輝表示,醫院近年來收治的癌痛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是等到痛到不可收拾了才到醫院尋求鎮痛治療,“這和患者及家屬的觀念有關,重疾病治療,忽視疼痛,患者往往是能忍則忍。其實,如果盡早接受規范化的除痛治療,解決疼痛問題,患者生活質量得到保障,才更有信心積極對抗癌癥。”
本文轉載自紅網,附原文鏈接:
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646755/61/13299521.html
專家介紹
唐元輝
主任醫師
湘雅醫學碩士,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15年,獨立完成神經外科危急重癥病人的處理及手術治療。現任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腦功能檢測與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沙市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功能神經外科領域,主要開展神經調控技術昏迷促醒、腦癱、偏癱、截癱、運動障礙病等功能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和科研工作,擅長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癌痛等慢性疼痛疾病的手術治療。赴美國及加拿大等學術交流學習,熟悉相關學術領域的最近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