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8月31日訊 211大學畢業,順利拿到中國500強企業offer,命運卻和這個26歲的農村學子開了個惡劣且殘酷的玩笑。入職前,譚超(化名)突發腦出血,經醫院搶救后病情雖然穩定了,但仍遺留有肢體功能障礙。一夜之間,工作和生活都被迫按下了暫停鍵,對他的打擊可想而知。
為求重回正常生活,今年7月中旬,小譚轉入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東風路院區進行康復治療,在醫院醫護康團隊的努力和家人的陪伴下,依靠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終于基本恢復正常走路,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患者贈送錦旗
01
今年26歲的譚超來自湖南湘西一個農村家庭,作為家里的獨子從小備受父母疼愛,也承載著他們望子成龍的殷切期待。小譚也不負所望,自小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先是考上了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畢業兩年后又順利拿到了知名中國500強企業的入職通知書。
即將入職自己理想的工作崗位,小譚每天都在數著日子,為正式到新單位報到做準備。然而,突如其來的疾病卻殘忍地打碎了他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
6月21日晚上,小譚像往常一樣一個人在出租房內睡覺,睡夢中他突然感覺頭痛、頭暈,醒來后又惡心嘔吐,更讓他恐慌的是,自己一邊身體麻木沒有了知覺。意識到情況不對,他趕緊用手機撥打了120。
在長沙某公立三甲醫院治療3天后,他又被轉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在完善頭部CT等檢查后,小譚被診斷為先天性大腦動脈畸形、腦出血,經半個多月的對癥治療,小譚病情逐步穩定,但遺留左側肢體活動障礙、左手不能上舉抓握,獨立站立行走不能等情況,需要靠輪椅行動。為求康復治療,7月11日,父母陪他一起轉入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東風路院區。
02
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遭遇如此重大變故,小譚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入院時,小譚情緒非常低落,不愛說話,對自己的康復之路也很迷茫,對未來也沒有信心。
了解到小譚的情況后,三真康復治療總監彭松波親自參與評估并制定其康復治療方案,且每周都會查看他的治療進度,根據他的情況變化不斷調整治療計劃,爭取盡快最大限度恢復他的功能。她勉勵小譚加強自主康復,“因為你年輕,只要堅持正規康復治療,加強自我訓練,回歸職場是沒有問題的,你的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所以你要振作起來。”同時,三真醫護康團隊在康復治療過程中也會邊為其做治療,邊給予積極性引導。
每日堅持積極康復訓練
在大家的陪伴和鼓勵下,小譚漸漸走出迷惘。治療時,他都積極配合,爭取每一個動作都嚴格按康復治療師的指導做正確、做到位。如質如量地完成康復治療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之后,余下的時間他都積極地進行自主康復訓練,經常在父母的看護下在走廊上進行步行訓練到晚上十點。
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40多天的康復治療,小譚下肢力量增強,走路姿勢明顯改善,已接近正常,左側上肢已能抬舉至頭頂。一家人對康復的進度和效果都非常滿意。
03
出院當天,小譚拿著兩面錦旗找到為自己進行康復治療的醫生、康復治療師等一一致謝。小譚說,尤其感謝大家在自己情緒低落時總是能給予他堅定的支持和暖心的鼓勵,自己一直感激在心:“因為工作和身體的事,時常會陷入崩潰,甚至會和家人間吵架,但每次你們都發現了我的情緒,給我鼓勵和幫助,讓我堅定康復的信心,對未來又充滿了希望,真的謝謝大家!”
而送走小譚,對于三真醫護康團隊來說卻有些許遺憾。因家中有事,小譚不得不暫時中斷在院治療,出院前未能完全康復,如手指的精細動作還欠靈活等。為了讓小譚居家期間也能正確地進行有效訓練,臨出院前,康復治療師們教習了小譚及其家屬不少居家康復訓練的方法,大家也紛紛主動加了小譚的微信,讓其在家練習時遇到問題隨時詢問。
8月29日這天,小譚讓家人錄了一段自己練習步行的視頻發給康復治療師,問:“周老師看一下可以嗎?”得到康復治療師“很好,速度穩定性都很好”的回復后,小譚回了一個猛男得意表情包。
看到小譚回家后依然堅持康復訓練,心態也變得積極開朗,三真醫護康團隊很為他感到高興,也覺得團隊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康復治療不能只關注于患者功能恢復和能力的提高,也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幫助他們堅定戰勝病痛的信心,重燃生活的勇氣。康復路上,我們更希望患者把我們當成朋友,當成教練和運動再學習的老師,而不是單純的治療師,我們一起攜手共進,重拾信心,早日實現康復出院。”
本文轉載自紅網,附原文鏈接:
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2/75/13005551.html
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碩士,湖南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先后在省人民醫院(原湖南省馬王堆醫院)、香港紅十字會康復假肢中心、康復專科醫院從事臨床與康復治療30多年,主攻神經損傷和骨科術后的康復評定及物理治療。
曾擔任湖南省腦血管病康復治療中心副主任。現任中華運動康復教育學院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物理治療專委會常委,湖南卒中聯盟專家組成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理事、物理治療專委會副主委,湖南省殘疾人康復協會物理治療專業委員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