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6月28日訊 慢性疼痛不僅是一種疾病,長期、持續的疼痛還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嚴重降低患者生活的幸福感和質量。疼痛的折磨甚至使一部分人“病急亂投醫”,轉而相信用民間偏方能治病,來自廣東的解阿姨(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5月初,一對母子來到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書院路院區疼痛門診副主任醫師謝小華處就診。4個月前,66歲的解阿姨因腦梗死住院,治療后仍遺留后遺癥,左側上肢尤其是左手疼痛難忍。近2月來,她輾轉多處治療都沒有明顯效果,得不到緩解的疼痛日積月累,讓解阿姨逐漸對正規治療失去信心,竟開始用起了別人推薦的“特效偏方”,還堅信一定能治好自己。家人自然強烈反對,其子從周邊鄰居那聽說長沙三真康復醫院的疼痛門診還不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拉著母親來到了醫院就診。
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在對患者進行了仔細地問診并做了相關檢查后,謝小華診斷解阿姨為腦梗死后肢體障礙,表現為左側肢體乏力,左手指間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伴有血壓控制不穩定。謝小華表示,從各項檢查結果來看,患者腦梗后恢復情況其實是不錯的,難就難在說服她愿意接受治療。“患者的情況相對我們很多住院康復病友來說,癥狀要輕很多,她的神經功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只是長期的慢性疼痛導致她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對治療產生了不信任感。”
在交流中,解阿姨反復表露出對醫生和治療的質疑,對要不要接受治療猶豫不決。為了阻止患者繼續沉迷偏方耽誤治療,謝小華大膽地向患者立了個“保證書”:“您治療3次試一試,我保證能緩解您的疼痛!”在得到了醫生的“保證”及兒子的勸說下,解阿姨終于愿意“試一試”。
“信心是有的,但壓力也是有的。既然給病人作了保證,就不敢筐瓢。”謝小華組織了院區經驗豐富的醫護康人員團隊,采用了多種手段為其進行治療。“我們采用了關節腔內藥物注射,將消炎止痛藥直接注入關節腔當中,把疼痛科的治療手段應用到了康復科的診治中,再結合小針刀松解治療、手法松解治療,以幫助患者盡快緩解疼痛。”
首次治療結束后,解阿姨即表示疼痛有減輕,愿意繼續配合治療。持續治療一周后,患者自述疼痛感基本消失,并愿意繼續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兩周后,解阿姨左側肢體功能得到很大改善,可以獨立步行半個小時以上,生活上不僅實現了自理,還開始做起了家務,幫著做飯、打掃衛生等,一家人的生活都逐步恢復了正軌。為了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近日,解阿姨特意定制了一面印有“醫德高尚,手到病除”的錦旗送到醫院,“是謝院長等醫護人員幫我擺脫了病痛,讓我的生活又有了希望,謝謝你們。”
“中風康復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一般需要3—6個月,癥狀嚴重的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和家屬既要對康復期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也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謝小華也提醒中風患者及家屬,中風患者多伴隨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認知障礙、偏癱等并發癥,且往往還會伴隨有肢體麻木或疼痛,建議疼痛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及早在正規醫院進行診斷治療,切莫輕信偏方、神醫、神法、神藥,以免耽誤病情,科學就醫才是解除病痛的捷徑。
本文轉載自紅網時刻,附原文鏈接:
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646740/62/1280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