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2型糖尿病被認為是一種終身性進展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一旦確診,就需要終身使用降糖藥或者是加用胰島素來治療。但實際上,通過生活方式、藥物治療、代謝手術治療等手段,2型糖尿病是可以緩解或者說逆轉的,不需終身服藥。
在三真糖尿病康復館,目前有200多名2型糖尿病患者正在或已經接受綜合干預,部分患者實現了在沒有降糖藥物治療或減藥的情況下,三個月之后血糖水平仍然可以達標或處于正常的狀態。
案例1
高齡糖友實現降糖藥減量后血糖也達標
84歲的田慶年(化名)就是其中一員。今年年初,田老來到三真糖尿病康復館進行治療,自述已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每天自己注射16個單位的胰島素,口服阿卡波糖一天3片,但血糖仍高達20mmol/L。
三真糖尿病康復館經過康復團隊全面評估后,認為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胰島素使用不規范,需停口服藥,啟動短期胰島素強化修復胰島功能;另外該患者合并心功能差(心功能三級),雙下肢中度水腫,夜尿頻多(4-5次/晚),痰濕淤滯、且已化熱,肝膽火旺,心氣虧虛,需啟用中藥清熱利濕,養心平肝等治療;
2、體型偏胖,腰圍超標,血脂高、脂肪肝等需用飲食營養治療降脂并減輕體重;
3、飲食不規范,飲食調整空間較大;
4、活動耐力非常差,四肢肌肉少,需規律的抗阻運動增加肌肉量,有氧運動提高心肺功能;
5、血糖持續高,內心焦慮,需給予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和并提高自我管理技能,提升患者信心,減少不良情緒對干預效果的影響。
經近60天治療結束后,田老的胰島素量從修復中最大劑量近40單位,降到了全天只要12單位。出院前再次評估,田老活動耐受力較前明顯好轉,每天步行可耐受3公里左右,雙下肢無水腫,夜尿次數明顯減少,體重減少了近5公斤,腰圍小了7公分,血脂下降,血糖連續40余天達標,四肢肌肉量較之前有增加,患者心情非常愉快。出院后三真糖尿病康復館為田老改成了口服降糖方案。
出院三個月后,再次復查患者各項指標,血脂下降,糖化血紅蛋白5.688%,為正常,雙下肢無水腫,夜尿0-1次每晚,活動耐受力明顯好轉。
案例2
通過46天的治療干預,患者實現停藥
今年66歲的湯女士(化名)是一名高校退休老師,自述有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此前需要每天口服3種降糖藥物。
今年年初,在三真糖尿病康復館通過46天的綜合干預,實現了停藥后糖化血紅蛋白正常。此后三個月,湯女士在健康管理師的指導下,通過佩戴在身上的動態血糖監測儀,嚴格堅持停藥+生活方式干預,其間其空腹血糖一直維持在6.9以下。并且,在營養管理師的指導下,糾正了湯女士長期不均衡的飲食習慣,讓她從不敢吃主食到均衡進食主食后,也能維持血糖穩定。
三個月后再次復查,湯女士糖化血紅蛋白為6.4%,實現2型糖尿病的逆轉。
2型糖尿病可緩解
不需要終身服藥
2型糖尿病是可以緩解的,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以及2021年美國糖尿病協會都一致認可的結論,在國內也已經形成了《緩解2型糖尿病中國專家共識》。
在討論“三真模式”對2型糖尿病緩解的有效性前,需要先明確幾個問題:什么是2型糖尿病的緩解?緩解的標準是什么?
2型糖尿病的緩解或逆轉,是在沒有降糖藥物治療的情況下,血糖水平仍然可以達標或者是正常的狀態。
其評估的標準是:第一,在停用降糖藥或是單純生活方式干預至少三個月之后,糖化血紅蛋白<6.5%;第二,當糖化血紅蛋白不能夠反映真實血糖水平的時候,使用空腹血糖<7.0 mmol/L,或通過動態葡萄糖監測計算,估算糖化血紅蛋白<6.5%,作為2型糖尿病緩解有替代標準。
像以上2個案例中的患者,按緩解標準,湯女士可認定為實現了2型糖尿病的緩解,而田老的案例則說明,綜合干預手段對于高齡、糖尿病史較長的患者也能起到減藥降糖的作用。
達到2型糖尿病緩解標準的患者,通過持續的生活方式干預和及時復查監測,可以不需要終身使用降糖藥物。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患者后期未能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能血糖會再次升高,又需要繼續用藥。
糖尿病真的很難治?
既然糖尿病可緩解,為什么糖友的用藥量越來越大,但血糖控制越來越難,并發癥越來越多呢?
在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工作中,三真發現,糖尿病難防治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目前大多數二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單純通過長期服用藥物治療,只考慮糖分的“出口“,沒管住糖分的“進口”,沒有真正修復胰島B細胞功能,治標不治本。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通俗地來講,就是血液里的糖分長期偏高。正常情況下,當人體攝入過多的糖分時,身體就會通過胰島素來調節糖分的代謝。但是,當人體長期不停攝入過多的糖分,且未能通過運動等形式及時消耗掉時,胰島素即使加班加點也不能把糖搬進組織細胞,進行正常的能量代謝。
長年累月的高強度工作讓胰島素逐漸疲憊不堪,工作效率降低,并最終走向罷工抗議。胰島素“罷工”,體內的血糖調節很容易失衡,最終發展成糖尿病。
口服藥物和胰島素注射是目前有效地幫助身體“排糖”的手段,但不通過強有力的生活干預,正確有效的方法修復胰島B細胞,從源頭上調節糖代謝,再有效的治療手段也是治標不治本。結果就是,糖友降糖藥越吃越多,但血糖控制越來越難,病情越來越重。
為此,醫學上一直在倡導糖尿病血糖綜合管理的“五駕馬車”(糖尿病教育、醫學營養治療、運動治療、降糖藥使用以及血糖監測),但在實際執行中,存在難操作、難落地,患者難理解、難堅持等弊端。
作為國內首批六家糖尿病管理模式探索單位之一,三真人一直在探索其理想的管控模式。在總結18年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模式與最新的科研成果,利用互聯網平臺與智能科技,三真糖尿病康復館逐漸形成了糖尿病管控的“三真模式”:4S服務+五師共管+六招控糖法。
4S服務+五師共管+六招控糖法
五師是指:中、西醫師,營養師,運動治療師,健康管理師。在“五師”的共同指導下,通過“吃、喝、玩、樂、養、藥”六招,為糖友提供綜合、連續、個性、簡單易學的4S服務,達到喚醒并修復胰島B細胞功能,打開血糖調控之門,實現減藥控糖、阻擊并發癥,提高生存質量、降低醫療費用的目標。
針對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患者控制糖分攝入難,生活方式干預難堅持,三真提出了“動態血糖監測+田園膳食”結合的飲食營養治療方案,幫助患者梳理出符合個人實際情況的最佳飲食方案。
傳統的血糖監測方式往往需要頻繁扎手指,很多糖友難以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佩戴動態血糖監測儀后,就像在身上裝了一個GPS導航系統,可自動、連續測量一天當中的血糖變化。健康管理師也可以時時收到患者的血糖監測數據,血糖指數異常時及時進行干預,幫助患者“修正路線”。同時,通過時時監測,可以清晰明了的分析得出攝入的各種食物或各項活動對患者血糖的影響,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
在三真的糖尿病康復方案中,中醫干預也是特色之一。中醫中藥不僅對早中期糖尿病的治療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同時也能起到調理作用,消除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中藥能獨立降糖,是經過中國科學院仝小林院士及其團隊通過臨床試驗,并獲得高級別循證證據的,其理論及臨床研究成果被整體納入中西醫糖尿病雙指南。
專家團隊
三真糖尿病康復館成立近3年來,三真糖尿病康復館首席專家、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代謝內分泌科鄧小戈教授,老年康復首席專家、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唐福明,營養治療與健康管理專家陳立祥館長等堅持每周親自接待糖友,答疑解惑。
在已有的200余名接受“二型糖尿病逆轉服務”的糖尿病患者中,干預前后比較,有32%的患者停用胰島素,20%的患者胰島素減量使用,20%的人停用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達標率增加24%,并且,針對同時患有高血脂、肥胖的患者也取得了明顯的降血脂、減重效果,綜合治療手段和治療效果已達省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