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遠在雙峰農村的69歲王珍(化名)老太太托家人給長沙三真康復醫院院長胡興發來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老人家行走自如,能自己進食、洗漱、如廁,與家人談笑風生,甚至還能下地種菜。
可就在幾個月前,王珍因大面積腦梗死致右側肢體癱瘓、認知障礙、吞咽言語不能、大小便控制不能1個多月,留置鼻飼管、導尿管由家人抬送入三真康復醫院。在為期兩個月中西結合的專業、系統綜合康復治療過程中,王珍在住院第6天就拔除了導尿管自己示意排尿,第10天拔除鼻飼管,實現經口進食,6周左右能在床旁獨立行走,右手能主動握手釋拳,但上臂抬舉費力,大約第8周她便可以簡單交流,表達日常需求,日常生活活動大部分自理。出院回到老家后,王珍心情愉悅,溝通機會增加,言語功能進展明顯,目前活動、溝通已無障礙,生活完全自理,回歸家庭和社會。
科學康復,64歲中風老人重回江邊打陀螺
胡興表示,通過專業康復,90%中風患者可恢復自理。自2011年長沙三真康復醫院建院以來,進入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遍布全省各地。
64歲的長沙老人孟新(化名)因蛛網膜下腔出血,導致左側肢體活動障礙、認知障礙、大小便失控兩個多月,入住三真康復醫院時,仰臥床上時左側肢體能動但失去控制,床上翻身移動不能,坐不穩,站不起,言語迷糊,不認識家人,大小便排泄無控制,也不會示意,被認定存在認知障礙、運動失用、平衡協調障礙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障礙。
三真康復團隊通過溝通取得患者家屬配合,除常規應用藥物治療、神經促通技術運動療法、作業治療、認知訓練外,還改良使用強制性運動療法技術、鏡像治療技術、運動學習技術等幫助患者改善運動失用,提高活動能力,促進認知改善。經過多次短期住院康復訓練結合家庭康復指導,目前患者認知能力基本恢復,偶有短暫遺忘,日常交流無障礙,大小便能自行控制,獨立步行,能重拾原來的興趣愛好:江邊打陀螺。
“作為醫護人員,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曾經的病人恢復了健康。兩周前,我們得到一個開心的消息,一名在三真做過康復治療的邵陽籍農民工,現在到新疆旅游去啦。”胡興說。據了解,今年上半年,這名58歲的邵陽籍農民工楊亮(化名)因多發性腦梗死在湘雅三醫院神內科住院治療26天,病情穩定后轉入三真康復醫院;入院時他右側肢體一點都不能動,言語模糊不清,站立不穩,日常生活完全靠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他也因為自己影響了兒子工作心情郁悶、情緒低落。值得高興的是,住院訓練1個月后,楊亮右側肢體活動恢復90%,言語清晰交流自如,日常生活活動基本自理。他出院后,三真康復團隊仍通過視頻,指導楊亮在家中堅持康復訓練,鼓勵他安全參與家務勞作,比如拖地、擇菜、菜園澆水等,現在已完全康復,開開心心地到新疆旅游去了。
醫院康復-社區康復-家庭康復,率先提供一站式服務
胡興指出,通過以上的病例,其實就可以看出長沙三真康復醫院獨具特色的康復服務模式:醫院康復-社區康復-家庭康復的一站式康復服務,而且這種模式也是由長沙三真康復醫院在國內率先提供。
中風后,康復的黃金期是在發病后的6個月內,在此期間進行專業、正規的康復訓練,對恢復肢體功能有明顯效果。即便是超過這一時間,再進行康復也會有效果。中風、腦梗死、腦出血病人在三甲醫院接受搶救,病情穩定后,即可在三真康復醫院開展專業的康復治療,針對病人身體情況,開展康復評定,根據軀體功能、精神心理功能、語言功能、社會功能等受損情況,合理制訂康復計劃;根據康復評定結果,待身體狀況恢復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轉入社區醫療機構,根據不同階段身體狀況,再次制訂康復方案,開展后期康復治療;待受損肢體恢復一定功能后,可在家中進行持續康復,并定期前往醫院及社區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情況測定。三真的這一醫院-社區-家庭康復模式的最大優勢是保持康復的連續性,能為患者最大程度減輕精神和經濟負擔,提高康復效果。
胡興詳細介紹說,三真康復醫院是一家以康復為特色,兼顧附近居民常見病診療的二級醫院,醫院與多家三級醫療機構建立了雙向轉診關系,是湘雅醫院全病程管理合作單位、湘雅二醫院醫療聯盟協作單位、天心區醫聯建設合作單位。醫院確立以神經康復、骨關節與疼痛康復、老年病康復為重點,以中風康復、頸肩腰腿疼痛、高血壓、糖尿病康復的治療為先導,在國內率先提供醫院康復-社區康復-家庭康復的一站式康復服務,可讓患者享有更好的生存質量。同時,三真康復醫院也是“腦卒中(腦出血、腦梗塞)、顱腦損傷、腦腫瘤術后、脊柱(脊髓)損傷、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后”五個病種康復治療住院醫療費用單病種包干結算定點醫院(省、市醫保)。
名詞解釋
單病種包干結算
單病種包干指的是對部分疾病醫療費用實行按病種付費。明確患者的支付比例,不設起付線。這意味著,患者患了這類疾病,入院只需交納固定金額,就能享受到醫療服務。
相關鏈接
三真康復治療手段
中醫康復:針灸、推拿、按摩、中藥等方法。
現代康復:
●物理治療(PT):①運動治療:指采用治療器械或治療師的手法操作來改善患者肌肉、關節的運動和協調功能。②物理因子治療(理療):指利用電、光、聲、磁、熱、冷等作用于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簡稱為理療。
●作業治療(OT):①工藝性勞動:木工、各種工藝勞動(編織、陶土、繪畫)。②日常生活勞動:衣食住行和個人衛生。③職業性勞動:修理鐘表、縫紉、車床勞動等。④文娛治療:園藝、各種娛樂和琴棋書畫等。
●言語治療(ST):指對中風所致的言語障礙進行治療,以盡可能恢復其聽、說、理解能力。
●吞咽障礙治療:指對中風所致的吞咽障礙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
●認知障礙治療:指對中風所致的認知障礙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
●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名醫推介
湖南省首個康復治療高級職稱獲得者——彭松波
彭松波,全國知名康復治療師,湖南省首個康復治療高級職稱獲得者。早年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物理治療碩士學位,從事臨床與康復治療及管理工作30年。先后編寫四部康復專著,主持多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在國家刊物上發表《個體化神經促通技術和作業治療對偏癱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等10余篇論文。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物理治療師資質認證考核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
延伸閱讀
彭松波與患者的有愛故事
●曾就讀于長沙某高校的廖杰(化名)大三時因為腦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導致右側肢體癱瘓并出現言語障礙,三真康復團隊幫其系統康復治療3個月,得到家長和男孩的信任。彭松波一直指導他在校半學習半訓練,并幫助和鼓勵他堅持完成學業。后來廖杰順利工作并結婚生子,并讓孩子一直喊彭松波“姑奶奶”。
●在四川理縣有位7歲的腦癱女孩李溪(化名),因共濟失調運動障礙沒得到有效康復,一直需要家人照顧。2009年9月,彭松波應湖南省民政廳的邀請,對口援建理縣康復指導15天,在2010年加入香港紅十字會機構參與震后康復時,幫助德陽殘聯成立了腦癱兒童康復訓練中心,并兩度將李溪接入中心系統訓練約兩個月。為了解決小女孩軀干中心不穩的問題,彭松波將彈力帶抗阻訓練技術用于該女孩的軀干穩定訓練中,收到明顯效果,后來繼續指導孩子及家人堅持康復訓練,現在孩子已正常入學,孩子和她的父母始終對彭松波充滿感激。
●現在三真康復醫院住院的長沙某高校教師王銘(化名),因車禍致頸4-6脊髓損傷而四肢癱瘓,曾在別院進行康復治療半年多,并無明顯進步,造成患者情緒低落,一度對治療失去信心,其家屬多方打聽后將患者轉入三真康復醫院。三真在對患者進行團隊評估后制訂了細致的康復方案,彭松波除了關注方案正確落實外,還特別注重王銘的心理疏導,特意加她為微信好友,及時了解她的治療反饋和心理動態。王銘動情地形容彭松波是光,照亮了她前進的路。目前,王銘的上肢功能有明顯進步,可以自己推行輪椅、使用改良勺子進食,下肢功能也正逐漸恢復。
本文轉自2016年11月13日《長沙晚報》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