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2月7日訊 “寧阿姨,您把腳慢慢向前邁,對,很好!我們繼續……”近日,在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梅溪湖院區神經康復科的病房走廊上,一位病人正在康復治療師的攙扶下緩緩地邁步前行。這個簡單的動作,卻讓一旁的家屬們和醫護人員激動不已,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個來之不易的時刻。
這是“沉睡”了近2個多的寧錦華(化名)繼成功醒來和能獨立進食后,康復路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的進步,無怪乎其家人如此開心。“原本我們只盼著她能醒過來,現在看著她身體一天天好轉,我們又有了新希望,太感謝你們了!”
在康復治療師的攙扶下步行練習。
01
去年8月的一天晚上,59歲的寧女士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四肢無力,言語不清,癥狀持續數小時仍無緩解,家人察覺到異常后趕緊將她送到醫院,不想,在送醫檢查過程中寧女士就陷入了昏迷。經診斷,寧女士為腦出血,經行開顱手術等對癥治療,寧女士保住了性命,但仍昏迷不醒。為了不錯過腦出血康復黃金期,幾經打聽后,家人將寧女士轉至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梅溪湖院區。
剛入院時,宇女士神志昏迷,呼之不應。
入院時,寧女士已意識障礙24天,氣管切開,留置胃管,留置導尿,大便失禁。經完善相關檢查,寧女士被診斷為腦出血恢復期、動脈瘤術后、顱骨缺損、墜積性肺炎等。考慮到家屬對其蘇醒抱著極高的期待值,神經康復團隊對寧女士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評估后制定了積極促醒方案。
通過藥物、神經電刺激、普通針刺、特殊穴位(部位)針法促經通絡、高壓氧治療等一系列綜合手段,歷經20余天,寧女士終于神志轉清,向家屬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之后,通過進一步調整康復治療方案,11月初,寧女士成功拔除氣管套管,實現呼吸自由,但言語和認知功能受腦室積血等影響,進展緩慢。為此,神經康復團隊特組織了多學科主任聯合會診分析,將寧女士轉至院區神經外科行“顱骨修補術+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后,寧女士認知障礙較前改善。
隨著日復一日地堅持康復治療,寧女士部分身體功能逐漸得以改善,目前,她已經可以自己獨立吃飯,能配合簡單的指令做出動作,在攙扶下還能緩慢步行數十米。對目前的康復成效家屬很滿意,寧女士本人更有切身的體會。自從能獨立進食后,寧女士的康復積極性更高了,會主動和親人及醫護人員打招呼,主動參與康復訓練,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02
長期昏迷的“植物人”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不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都是極大的負擔。讓昏迷病人盡快促醒并恢復意識,可以說是每個家庭的愿望。
“臨床上我們通常將昏迷分為淺昏迷、中昏迷、深昏迷三種。一般像寧女士這樣的淺昏迷患者和中度的昏迷患者促醒的成功率較高,深昏迷的患者蘇醒概率相對低一些。當然,腦出血昏迷患者促醒概率是受很多種因素影響的,如腦出血的嚴重程度、治療時間、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況、昏迷時間、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并發癥及康復治療等。但對于大多數昏迷患者,及早采取有效的促醒治療,都是有加速和增強患者恢復意識的可能的。”梅溪湖院區神經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吳芳解釋。
吳芳介紹,臨床上常用的昏迷促醒的方法主要有藥物促醒、中醫針灸、經顱磁刺激治療、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脊髓電刺激、高壓氧治療等,目前,醫學界比較認可的相對有效的治療方式是綜合促醒治療。同時,促醒過程中還需要綜合臨床管理,包括營養支持、預防感染、預防血栓形成等,“昏迷患者的促醒是個漫長、復雜的過程,它需要多學科團隊的協作,也需要家屬保持積極心態,有足夠的耐心照顧和支持。”
“另外,促醒治療的介入一定要趁早,越早越好,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平穩,就應該立即進行促醒治療。”吳芳表示,對于一般昏迷患者而言,第1個月是其促醒的黃金時間,這個時間內如果能醒過來,患者的康復效果和預后都會較好,如果是外傷導致的昏迷,3個月內是其治療和康復的關鍵時期。“希望每一個昏迷患者都能抓住關鍵期,早日清醒,重新擁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