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紅網,僅作科普公益宣傳
紅網時刻新聞8月31日訊腦梗死之后多久能恢復?能恢復到什么程度?這是臨床上很多腦梗死患者和家屬在初次面對腦梗時,最經常會問醫生的問題之一。
腦梗后的恢復時間與多種因素有關。此前,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東風路院區接診了一位大面積腦梗的68歲老年患者,其曲折的康復治療過程或許可以為部分中風患者及家屬提供一些參考,其“踩過的坑”也值得引以為戒。
01
68歲的韋健爺爺(化名)是長沙本地人,平素生活起居規律,不吸煙、不喝酒,身體一直挺硬朗,60多歲被查出有高血壓也一直在堅持規律服藥,不想還是沒能躲過中風。
今年2月的一天,韋爺爺早起時突然出現左側肢體活動障礙,往后倒下去,后腦勺著地,發出“砰”的一聲。家人趕緊去扶他,發現他頭部摔出了血,這可把一家人嚇壞了,立即撥打了120,將爺爺送到了醫院。
經檢查,韋爺爺被診斷為腦梗死,但因其血管重度狹窄閉塞、右側枕葉腦挫傷并出血,不能行溶栓治療。經過護腦、改善循環、降壓等治療手段后,韋爺爺病情好轉出院回家。
然而,居家期間韋爺爺左側肢體活動障礙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日益加重,完全不能獨立行走。雪上加霜的是,韋爺爺在家里又跌倒了一次,這讓一家人又著急地將他送到了醫院。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韋爺爺的左側功能障礙仍沒有取得太大進展,在熟人的推薦下,心急的家人又將他轉到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東風路院區繼續康復治療。
02
入院時,距離韋爺爺突發腦梗死已經過去了3個多月,除了因左下肢活動受限不能走路外,他的左上肢也存在乏力,上舉、外展受限。
在評估的基礎上,三真醫護康團隊制定了近期提高步行穩定性、遠期實現獨立步行和生活完全自理的康復目標,并制定了針對性康復方案:治療上予以調脂穩斑、降壓、抗血小板聚集,康復上采用關節松動術、器械訓練、手功能訓練、平衡手功能訓練、全身肌力訓練等現代康復療法,同步以針灸、手指點穴等傳統中醫療法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對癥支持治療。
然而,韋爺爺的康復治療進展一開始并不如意。患病后,韋爺爺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提及病情就會哭泣,焦慮情緒日漸嚴重。加之轉院后對新環境不適應,對新的醫護團隊不信任,他不愿意與醫護人員過多交流,對康復治療產生抵觸,這讓醫護康團隊很是著急。
為了突破患者不配合這一難題,在評估確認患者有焦慮情緒后,副主任醫師何莎和家屬進行了深入溝通,建議增加抗焦慮藥物緩解韋爺爺的不安情緒,并請三真康復治療總監、首席康復治療師彭松波牽頭,組織患者及家屬、康復治療師及醫生護士團隊一起,重新為韋爺爺開展了全面的評定,耐心解釋每一項康復訓練的作用,鼓勵韋爺爺和大家一起共同對抗病痛,早日康復回家。
彭松波總監指導患者進行步行練習
感受到醫護康團隊的專業性及對自己病情的重視后,韋爺爺開始愿意打開心扉,并配合康復治療。在團隊的努力下,韋爺爺漸漸找回了對左手和左腿的“支配權”,看到成效后,他甚至在治療外的時間也會自己主動鍛煉了。經過2個月的康復治療,韋爺爺已經可以慢慢地拄拐行走,生活實現基本自理,近日甚至迫不及待地催促著家人辦理了出院回到了家中。
03
“我要多久才能恢復?能恢復到什么程度?這是很多腦梗死患者和家屬在入院時,最經常會問到我們的問題之一。”何莎說,“一般情況下,腦梗后患者抓住功能康復的黃金期進行科學的康復治療和訓練,能在3個月內有較好的恢復,腦梗面積小的患者經過長期堅持康復訓練有望基本完全恢復,但大面積腦梗完成恢復的可能性很小。”
她表示,腦梗后的恢復時間和恢復程度與很多因素有關,如腦梗部位、梗死范圍、開始進行康復的時間、患者年齡及個人意志、照料者的支持以及腦梗之前的身體狀況等等,“不同患者恢復速度和程度肯定會有不同。”
“在患者入院后,我們會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和康復評估,全面掌握了患者的功能障礙狀況之后,再結合患者及家屬所想達到的康復目標,共同制定出最佳的康復目標,再來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治療計劃?!焙紊硎荆诳祻椭委熡媱澋木唧w實施中,要想達到預期的康復效果,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在康復治療師的帶領下,患者和家屬在進行康復保健操學習。
在臨床上,受卒中后抑郁、認知功能障礙、意志消沉、對康復認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少數患者會出現自主康復訓練積極性不高,進而影響到治療和康復的情況。“患者的個人意志和依從性直接關系到他的康復效果和恢復速度。我們最希望病友和家屬能理解的一點是,康復治療不單單是醫生和康復治療師的事,你自己必須參與,你身體如果不動起來,就永遠不可能康復?!?/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