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慢性炎癥是最常見的婦科病,是慢性子宮頸炎最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形式。引起宮頸慢性炎癥的原因很多,可以是機械性刺激,如性交,也可以是宮頸的損傷或是細菌、病毒的感染,還有化學藥物刺激等,都可造成宮頸慢性炎癥。有少數未婚女性有先天性宮頸慢性炎癥。
宮頸慢性炎癥,輕者可以沒有明顯的不適,只是在作婦科檢查時才能發現。重者可以有白帶增多,呈膿性或血性,有臭味,白帶刺激外陰可引起外陰瘙癢。更嚴重時有下腹墜脹痛,性交后加重,也可出現尿頻等不適。婦科檢查發現宮頸表面呈紅色,原有的宮頸鱗狀上皮脫落,被柱狀上皮代替。
有人發生宮頸慢性炎癥后,很害怕轉變為宮頸癌,這種擔憂不是沒有根據的。患有宮頸慢性炎癥者子宮頸癌的發病率較高,統計資料表明,有子宮頸慢性炎癥的婦女,其子宮頸癌的危險性較無炎癥者高5~10倍。其原因,認為是子宮頸的生理上的變化和解剖位置,容易遭受各種物理、化學等因素的刺激,特別是創傷、激素和病毒因素,能使子宮頸慢性炎癥的上皮細胞增生活躍及變異,易向癌前期病變發展,而后轉化為癌。為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患者不能掉以輕心,而應及早就醫并重視對子宮頸慢性炎癥的治療,爭取早日治愈,以免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