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腦血栓大家都很熟悉,但提到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多數人卻很陌生。SAH分為原發和繼發兩種。我們通常說的SAH是指原發性SAH,指腦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癥狀。
人腦與顱骨之間有3層膜結構:緊貼腦組織的膜叫軟腦膜,緊貼顱骨內側的是硬腦膜,蛛網膜是位于軟腦膜與腦硬膜之間的一層透明膜。蛛網膜與軟腦膜之間的腔隙即為蛛網膜下腔。正常情況下,蛛網膜下腔內充滿著腦脊液。
SAH多在情緒激動或用力等情況下急驟發病。主要表現為突發不能緩解的或進行性加重的劇烈頭痛;多伴有惡心、嘔吐;可有短暫的意識障礙或煩躁、譫妄等精神癥狀,少數出現癲癇發作。患者可出現頸部發硬等表現,有的患者還表現為一側眼瞼耷拉下來,眼球不能向上、向下、向內運動,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少數可有輕偏癱、言語不利等。長沙三真康復醫院提醒:如出現上述癥狀,請及時就醫。
SAH可通過頭CT示腦溝回、腦池有高密度影和/或腰穿呈均勻一致的血性腦脊液確診。但需除外:1、繼發性SAH:出血波及蛛網膜下腔,如原發性腦室出血、小腦出血、尾狀核頭部出血等無明顯肢體癱瘓的腦出血;2、顱內炎癥:各種致病菌引起的腦膜炎及腦炎;3、腦膜癌等疾患。SAH可有再出血、腦血管痙攣、急性或亞急性腦積水、正常顱壓腦積水等并發癥,一些患者預后不好。
SAH的病因以動脈瘤最為常見,占85%左右,其次為腦血管畸形,還有高血壓性動脈硬化等,部分病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