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會給患者制訂康復計劃
康復治療是使病、傷、殘人群康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神經(jīng)科患者。康復治療不是可有可無的輔助性措施。臨床上,老年病、急性腦血管病、骨關節(jié)手術等患者,一定不能忽視早期的康復干預。手術再好,如果不注重科學的康復訓練,也不一定能盡快恢復其功能。因此,不能把過多希望寄托在輸液、吃藥上,雖然它們有可能會防止疾病復發(fā),但降低不了致殘率。
很多患者家屬不了解什么時間開始康復效果最好。實際上,在脫離急性發(fā)病期、病情穩(wěn)定后,根據(jù)醫(yī)生的醫(yī)囑,康復醫(yī)師、康復治療師就會到病床邊進行康復的評定,為患者制訂個體康復治療計劃,進行早期的肢體訓練、言語訓練、吞咽訓練等不同方式的康復干預,以便最大限度地治療患者的功能障礙,使其殘疾程度降至最低,回歸家庭和社會。
針灸按摩不等于康復
康復是主動進行科學鍛煉,不是被動享受按摩。有些患者認為康復就是按摩,但長期被動接受按摩并不能達到康復效果。康復的目的是要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恢復正常生理功能,康復訓練的過程是使被疾病剝奪的部分能力重新再獲得的過程,而不只是做按摩等被動的活動。康復需要患者主動參與,要在疾病恢復的早期強調(diào)主動再學習,最大限度地恢復失去的功能。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可用于很多疾病的康復,如針灸在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可以起到良好的協(xié)同治療作用。但是,針灸只是康復治療的一種手段,不能代替全部的康復治療,只有針灸和現(xiàn)代康復治療技術有機結(jié)合,才能使患者恢復功能,重返社會。
急于求成會幫倒忙
有些患者知道如果不做康復,搞不好會造成終身殘廢,所以急著活動。但也有些患者不敢活動。實際上,盲目急于活動和不敢活動都不可取。
如果康復方法錯誤,會導致一些“刻苦訓練”的患者越練越壞。 比如前不久來就診的一位45歲的男性患者,半年前腦出血造成右側(cè)偏癱和言語不清,家人和病人在沒有康復醫(yī)生和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自行積極訓練并配合針灸治療。患者患病初期肢體肌力很差,連坐都坐不穩(wěn),根本不具備行走的平衡能力,于是就用繩子套在癱瘓腿上,自己拽著繩子走。可是,這種錯誤的早期康復鍛煉方法,不僅沒有讓患者的肢體功能得到恢復,反而造成了右側(cè)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指關節(jié)、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攣縮畸形,給后期康復增加了難度,效果也不好。
有些患者認為,要等病好得差不多了再考慮康復治療。事實上,這樣會錯過康復的最佳治療時期,造成終身遺憾。康復應該在重癥、急救、昏迷時第一時間進行。例如,腦出血患者、腦梗死患者、腦外傷患者等,經(jīng)過手術或輸液,待生命體征穩(wěn)定之后,下一步緊接著在病床邊甚至在監(jiān)護室就應進行康復治療。部分患者甚至在手術治療前就要進行康復干預。超早期康復能夠避免墜積性肺炎、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偏癱肩、偏癱肩手綜合征等很多并發(fā)癥。